梅花
梅花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
果(梅子)或花(梅花),學名為Prunu
smume。梅花通常在冬春季節開放,與蘭
花、竹子、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,也與松
樹、竹子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。中華文化
有謂春蘭,夏荷,秋菊,冬梅,梅花憑著
耐寒的特性,成為代表冬季的花。梅花原
產於中國,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,具有
重要的觀賞價值及藥用價值。中國文學藝
術史上,梅詩、梅畫數量重多。梅花是中
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像徵,象徵堅韌不拔
,不屈不撓,奮勇當先,自強不息的精神
品質。
梅花別名:春梅、幹枝梅、紅綠梅、紅梅
、綠梅等
株高約10m,幹呈褐紫色,多縱駁紋。小
枝呈綠色。葉片廣卵形至卵形,邊緣具細
鋸齒。花每節1~2朵,無梗或具短梗,原
種呈淡粉紅或白色,栽培品種則有紫、紅
、彩斑至淡黃等花色,於早春先葉而開。
梅花可分為系、類、型。如真梅系、杏梅
系、櫻李梅系等。系下分類,類下分型。
梅花為落葉小喬木,樹幹灰褐色,小枝細
長綠色無毛,葉卵形或圓卵形,葉緣有細
齒,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,每節著花
1~2朵,芳香,花瓣5枚,白色至水紅,也
有重瓣品種。 。核果近球形,有縫合線,
黃色或綠色,被柔毛,味酸,果肉與核粘
附不易分離,6~7月果實成熟。
梅花是落葉小喬木,高可達10米,枝常
具刺, 樹冠呈不正圓頭形。枝幹褐紫色
,多縱駁紋,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,
無毛。葉片廣卵形至卵形,邊緣具細鋸齒
。
核果近球形,有溝,直徑約1~3厘米,密
被短柔毛,味酸,綠色,4-6月果熟時多
變為黃色或黃綠色亦有品種為紅色和綠色
等;味酸,可食用,可用來做梅干、梅醬
、話梅、 酸梅湯、梅酒等,亦可入藥。
梅花酒在日本和韓國廣受歡迎。其味甘甜
,有順氣的功能,是優良的果酒。話梅在
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。 話梅是將梅子
與糖、鹽、甘草在一起醃製後曬乾而成的
。話梅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。
梅花的總品種達300多種。適宜觀賞的梅
花種類包括大紅梅、臺閣梅、照水梅、綠
萼梅、龍游梅等品種。 觀賞類梅花多為
白色、粉色、紅色、紫色、淺綠色。中國
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,華中地區2至3
月,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。初花至盛花4~
7日,至終花15~20日。
梅花屬於長壽花卉,即使是在家盆栽,也
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。中國湖北省黃梅
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,至
今仍吐芬芳。
在日本,梅的花期在晚冬,也就是一月下
旬及二月份,先花後葉。花五瓣,直徑1~
3厘米。花野生型為白色,有玫瑰紅及深
紅等人工變種。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。
葉橢圓型,葉尖箭形。果實於初夏成熟,
也就是日本的六月。因為果實成熟時期恰
逢中國江南雨季,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為
梅雨季節。果實圓形,自柄至尖部有一道
淺槽。果皮綠色,採摘後逐漸轉黃,並可
能呈現紅色,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。果
肉呈黃色。
梅子生食,可生津止渴,也可製成話梅、
梅干等各式蜜餞和梅醬、梅膏等物。能活
血解毒,利肺化痰。果子入藥,具有解熱
鎮咳、驅蟲止痢的功效;
花、根人藥,能活血解毒,利肺化痰。另
外,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;樹幹材質優
良,紋理細膩,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
材料。
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藥用價值:梅實
味酸平,主治下氣,除熱煩滿,安心,止
肢體痛,偏枯不仁,死肌,去青黑痣,蝕
惡肉。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,成品有白梅
、烏梅之分。
梅的藥用範圍很廣。近代醫學界研究表明
,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鬱,生津化痰,活血
解毒;根研末可治黃疸。烏梅肉具斂肺澀
腸,殺蟲生津功能,並對大腸桿菌、痢疾
桿菌、傷寒桿菌、綠膿桿菌、霍亂弧菌等
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。
梅花主含揮髮油,苯甲醛、異丁香油酚、
苯甲酸。烏梅主含檸檬酸、谷甾醇,成熟
後含氫氰酸。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,大
腸、傷寒、副傷寒、痢疾、結核等桿菌及
皮膚真菌均有抑製作用,且能減少豚鼠蛋
白質過敏性休克死亡的發生。
梅花可提取芳香油,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
拾遺記載: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,取之
如燒酒法,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。古
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,利用分餾
技術,將芳香油提取出來,用作食品的添
加劑。
由於梅花含有苯甲醛,苯甲醛是有毒性的
化學物質,所以不要把梅花放在臥室裡,
最好放在有空氣流動的地方,或者定期開
窗戶以流通室內空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